广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15 11:09:49
来源:新华网

广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

字体:

  外宣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还具有跨文化传递与交流的功能。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亟待“走出去”,以便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与当下。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瑶族拥有瑶族刺绣、瑶族歌谣、瑶族盘王节等众多非遗项目,是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多元魅力的重要窗口。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做好广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既能保护和传承瑶族非遗文化,又能增强其国际传播力与美誉度,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加强广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意义

  加强我国非遗文化的外宣翻译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名片。加强非遗文化的外宣翻译工作,对于在全球范围内加深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广西瑶族具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瑶族刺绣、瑶族歌谣、瑶族盘王节等,在我国文化积极“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进行瑶族非遗外宣翻译,可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好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强广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措施

  为促进广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需从多方面强化工作保障。

  其一,要提高对外宣翻译工作的重视程度。广西瑶族非遗蕴含着当地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记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外宣翻译工作相对复杂,需做好全方位统筹管理,包括系统梳理非遗资源、科学确定翻译文本、精心组建翻译队伍、合理分配人员等,以确保外宣效果,充分展现当地文化特色,发挥文化传播作用。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自上而下做好统筹规划,组织各部门与专家学者制定适合国际传播的非遗宣传内容,建立高水平翻译人才队伍,并鼓励、资助相关外宣翻译课题研究;同时,要搭建翻译人员与非遗保护单位、传承人之间的沟通纽带,从政策、资金、规范、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外宣翻译工作顺利开展,让非遗真正成为广西瑶族地区的文化名片。

  其次,要制定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标准与规范,建立译文资料库。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特征显著,在译文中精准体现这些特点是外宣翻译的关键所在。若译者对地方民族文化理解不足,易导致外宣效果不佳,如出现非遗英文名混乱、文化内涵误译等问题。对此,政府需积极引导,明确非遗译文的翻译原则与方向,加大对研究人员的财政、人力与政策支持,推动其深入研究瑶族非遗文化的翻译规律,建立完善的外宣翻译标准,为翻译工作提供规范指引。同时,为缩短翻译时间、降低工作量、提高翻译准确性,政府需构建非遗翻译语料库:一方面,广泛搜集整理具有影响力的中英文纸本及电子文献,纳入语料库并完成文本归档、术语提取等工作,为瑶族非遗翻译提供权威依据;另一方面,不断优化语料库文本准确性,逐步建立非遗翻译术语的规范统一、检索查询、语言分析等机制,确保译文术语的一致性与检索便利性,保障翻译质量。

  其三,要加强文化外宣翻译人才培养。一方面,依托高校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性开展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翻译人才培养。广西本地高校应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的功能,将自身打造为专业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将非遗文化系统纳入文化课教学,在翻译课程中增加民族类翻译练习,激发学生对瑶族非遗的兴趣与认知,培养更多既了解当地非遗文化又具备外宣翻译能力的专业人才,提升翻译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引导翻译人员深入参与非遗项目调研与体验,通过实地走访非遗传承地、访谈传承人等方式,掌握瑶族非遗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助力其更精准地开展书面与口语翻译。此外,可定期组织瑶族非遗文化翻译比赛,吸引更多人关注、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强化翻译人员的民族文化意识,提升其翻译实务水平。

  其四,要搭建共享信息传播平台。在“互联网 +”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需充分发挥各类传媒作用,创新非遗文化传播方式。传统静态文字传播难以全面展现非遗文化鲜活的民族属性,而瑶族非遗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外宣翻译需兼顾静态文本与动态展示。通过互联网技术,可大幅拓展传播渠道,让更多人了解瑶族非遗。具体而言,可结合瑶族非遗特点,利用新媒体制作工艺类、音乐类、歌舞类等双语字幕视频宣传片,整合文字、图片、视频素材,帮助海外受众直观感受瑶族非遗魅力;同时,依托互联网搭建综合性外宣翻译平台,融合调查研究、创意开发、专业翻译等功能,为非遗翻译工作提供更多合作与交流机会。

  其五,要将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该地区旅游业深度相结合。通过外宣翻译生动传播“非遗+旅游”的融合发展理念,能有效提升国外友人对瑶族非遗的兴趣,吸引其前来亲身体验当地旅游,从而更直观地了解瑶族文化内涵与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当地政府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外宣途径,如建立沉浸式非遗体验馆、举办线上非遗购物节、举行非遗网上旅游活动、展示特色非遗文创产品等,加深国内外民众对瑶族非遗的认知,不断提升其国际地位。

  广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的有力支撑。为了更好地促进广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做好其外宣翻译工作尤为重要。未来,需凝聚多方力量,持续丰富翻译工作内涵、提升翻译质量,为广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提供坚实保障,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作者:李观兰,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广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外宣研究(编号:2023KY0871)

【纠错】 【责任编辑:赵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