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晖:从“管得住”到“放得开”,南京交通集团探索低空经济安全与发展的平衡之道-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8/29 15:57:21
来源:新华网

奚晖:从“管得住”到“放得开”,南京交通集团探索低空经济安全与发展的平衡之道

字体:

  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期间,南京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奚晖接受新华网专访,分享集团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实践与思考。作为全国首批建设低空管服运营平台的国企,南京交通集团通过“技术驱动、监管适配、法治保障”协同体系,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监管,平台具备日均5万架次服务保障能力,获民航华东局高度评价。

  奚晖指出,国企在低空经济中扮演“连接器”和“平衡器”角色,向上衔接政策,向下赋能市场,横向整合资源,重点助力规范制定、生态构建和破除机制壁垒。低空管服平台为“新智造”提供高效物流解决方案,为“新消费”赋能创新场景(如无人机配送、文旅表演),推动产业与消费升级。

  目前平台已覆盖政务端(农业巡检、环保治理、应急保障等)和商业端(商圈配送、城际运输等)多类场景,未来计划拓展近百种细分场景,打造“空地一体”示范区,形成可复制的“南京方案”。奚晖建议其他地区发展低空经济需统筹安全与开放,以平台建设为枢纽,推动政策、技术、基础设施、场景和生态协同发展,并欢迎各地借鉴南京经验。

  

以下为访谈实录:

  新华网:南京交通集团作为全国首发上线低空管服运营平台的国企,在平台搭建时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监管,这一探索对行业有哪些示范意义?

  奚晖在低空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构建了技术驱动、监管适配、法治保障的动态协同体系,以此来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监管。

  技术驱动方面,在平台的设计开发阶段,我们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洪海教授团队,充分考虑了将安全风险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预判”“事中告警”,引入国际SORA风险评估模型。通过设计开发用户管理、空域管理、计划管理、流量监控、风险管控等10大核心功能,为用户提供飞行前、中、后全流程安全管控。

  监管创新方面,我们协助行业主管部门,正在开展低空飞行活动行为评价机制研究工作,拟通过研究制定相应评价指标体系、评分细则、实施路径、奖惩机制等内容,支撑年度飞行活动评分评级工作开展。后续我们将根据评分评级结果,对各企业进行信用等级分类分级,对于信用较好的企业,我们在空域航线申请方面将予以政策倾斜。

  法治保障方面,我们积极配合南京市发改委、交通局等相关部门,开展低空经济法律规范建设等工作,明确各方责权利,从而进一步保障低空飞行活动的安全有序。

  目前,平台具备日均5万架次的服务保障能力,为未来城市高密度飞行奠定基础。民航华东局评价南京低空平台解决了行业共性痛点,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术先进,更在于验证了城市级空域管理的可行性方案。

  新华网:低空经济涉及空域管理、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您认为国企在推动低空经济落地过程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奚晖: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需要系统性布局和政府、企业、市场等多方协同推进。国企作为连接政府与市场的关键纽带,在低空经济发展中需充分发挥 “连接器”和“平衡器” 的作用,向上衔接政府政策导向,向下赋能市场主体创新,横向联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管得住”“放得开”双轮驱动。

  以我们交通集团为例,我们以平台建设为 “纲” 系统布局,正是通过这一核心枢纽的搭建,精准实现了助力保障体系完善、构建生态集聚合力、倒逼改革破除瓶颈等多重任务,形成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闭环动力,我们着重在3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助力规范制定方面,作为平台的建设运营主体,我们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专业优势和实践经验,协助政府部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推动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政策性支持措施,不断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二是生态构建方面,我们通过接入通信、监视、气象、空管等多维度信息,实现了低空全链条可视化管理,为低空安全飞行筑牢防线。除了平台技术支撑、资源调度、数据共享以外,我们还提供了近百种细分场景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试验验证,加速商业闭环的探索进程。

  三是破除机制壁垒方面,低空经济涉及20多个管理部门,我们通过对平台实际运营中的问题反馈,整合各类公共资源(比如规资局各类地图信息、政务信息等),倒逼管理机制的协同、技术标准的规范以及低空基础配套体系的升级。我们以自身为枢纽,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在产业升级中找到价值支点,共享发展红利,最终凝聚合力共同托举南京低空经济的腾飞。

  新华网:此次太阳岛年会聚焦“新质生产力”,您认为低空管服运营平台能为新智造、新消费等领域带来哪些具体赋能?

  奚晖:低空平台作为智能化基础设施,能够通过技术集成和空域资源优化,为新质生产力中的“新智造”和“新消费”领域提供多维赋能。

  在新智造领域,平台为产业链提供高效协同的物流解决方案。通过平台实时空域调度和自动化航线规划,实现制造业零部件、医疗应急物资等的快速配送,大幅缩短供应链响应时间,降低企业仓储与运输成本。

  在新消费领域,平台为场景创新提供支撑。以目前我们已有的场景为例,“商圈-洲岛”的商业配送模式破解了洲岛即时消费的难题,8分钟就能喝上“空投”咖啡,重塑生鲜电商体验。此外,无人机表演与光影秀等创新业态为文旅经济注入活力。例如,我们在南京著名景点夫子庙表演无人机编队、在玄武湖组织沉浸式光影秀,依托低空平台的精准协同与动态调度,打造震撼的视觉盛宴,进一步提升了南京的旅游吸引力,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和高质量的消费体验,推动“低空经济”与城市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新华网:目前平台在实际运营中已覆盖哪些应用场景,用户反馈如何?未来在场景拓展上有何规划?

  奚晖:目前,平台在实际运营中主要围绕“政务端”与“商业端”的核心需求,已形成多种成熟场景的低空应用,可以说南京市场景多样性位居全国前列,用户反馈总体来说都是非常满意的。

  在政务端,我们以“统筹资源、降本增效”为目标,依托南京智慧飞行服务公司推行“一机多用、融合飞行”,深度参与全市政务类飞行服务。农业领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巡检;生态环保领域,参与城市环境治理(如研究开展梧桐飞絮治理、水质环境勘查);交通应急方面,常态化开展高速公路、过江桥隧的工程管养、交通拥堵及应急保障等巡查巡检,创新的缆索体系跨江大桥精细化智能巡检项目还入选交通运输部无人机公路巡查全国21个试点;民生服务领域,长江汇通过无人机解决水上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是目前长江上首个“无人机配送到船”项目,解锁了长江船员低空生活新方式。同时,推进血液中心无人机血液运输。这种整合化飞行服务模式,有效避免了各部门重复投入飞行设备与人力,显著降低政务服务成本,同时提升了跨领域应急响应与服务保障效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在商业端,我们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为各行业客户创造切实价值,联合美团、顺丰开通南京“商圈 + 洲岛”商业配送航线、与南京最有影响力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合作打造产品低空配送场景,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除此以外,平台还成功保障溧阳-南京城际低空运输航线(100km)的成功首飞,验证了城际间长距离低空飞行的可行性。

  在未来低空场景拓展上,还将打造覆盖公共服务、生产作业、低空运输、航空消费等多元领域的试验矩阵,提供近百种细分场景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试验验证,同时打造30个以上具备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并不断探索打造都市圈试点示范场景。在这里我也介绍下目前由我们交通集团正在牵头打造的“空地一体”融合创新的应用场景,我们联合行业头部企业以南京南站6.03平方公里片区为试点,开展低空智联网示范区建设,有效融合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枢纽经济等四大新质生产力,规划实施3大类14个场景,加快打造“空地一体”典型示范应用场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方案”,目前我们也正在向其他省市输出我们这一模式。

  新华网:对于东北等地发展低空经济,结合南京的经验,您有哪些针对性的建议?

  奚晖:结合南京的经验,我认为发展低空经济最核心的在于要把握好安全和开放的关系,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石,开放是低空经济繁荣的动力和关键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管得住、放得开”的发展格局,这也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关键路径。

  从实践来看,城市及城际间的低空空域是低空飞行的主战场,因为绝大多数应用场景和需求都集中于此,因此城市低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直接决定行业的发展质量。根据中国现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政府被明确列为无人机管理的责任主体,承担统筹协调、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等职能。

  以南京为例,政府通过牵头发布政策性支持和规范性文件,整合空管、公安、交通等跨部门资源,系统性构建了飞行服务保障体系,让低空经济 “探索试点” 迈向 “系统发展”除了政府端政策法规发力以外,要真正实现低空经济的腾飞,还需要技术突破、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拓展和生态体系构建这五大支柱的协同推进,而串联这五大支柱的关键枢纽,正是低空飞行服务平台的建设,平台通过与政府和市场的链接,让安全与开放在低空领域实现有机统一,因此可以说平台的建设是发展低空经济极为重要的抓手。

  我们交通集团作为南京低空经济的链主企业,在平台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我们的平台已经正式运行,实现了从飞行计划快审到动态管控的全流程闭环,获得国家发改委低空司、东部战区空军、民航华东局等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并被空军作为唯一典型案例推荐至中央空管委,后续我们也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升级平台功能。我们非常愿意跟东北地区的城市分享我们“南京方案”,为尽快构建全国统一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贡献“南京力量”,让大家在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少花代价。

【纠错】 【责任编辑:曹素妨 吴诗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