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全宇:以弱电井智能监管为核心筑牢医院IT基础设施安全防线-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08 14:19:55
来源:新华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全宇:以弱电井智能监管为核心筑牢医院IT基础设施安全防线

字体:

  新华网沈阳9月7日电(吴诗萌)9月8日,由新华网主办的“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生态链协同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辽宁沈阳举行。作为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聚焦工业互联网与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落地实践,搭建了涵盖政府、科研院所、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工业互联网企业等多方的交流平台,旨在通过跨领域思想碰撞,解构技术融合难点,探索产业协同模式,为智慧医疗发展注入“工业级”新动能。

  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全宇以“聚焦IT基础设施安全监管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作为扎根沈阳本地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实践者,他以医院“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弱电井为核心切入点,结合亲身经历的管理痛点、落地的智能解决方案及真实案例,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监管守住IT基础设施安全底线,为智慧医疗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全宇

  “安全是所有工作的底线,医疗行业如此,信息化建设更是如此。”全宇在演讲开篇便强调,若没有安全保障,再先进的智慧医疗技术也无从谈起。而他此次聚焦的弱电井,正是医院IT基础设施的“地基”——这个常被忽视的空间,却承载着运营商设备、监控机柜、网络线路等关键设施,“里面任何一条线路出问题,都可能影响一台电脑、一栋楼甚至整片区域的诊疗服务”。

  全宇用直白的表述还原了弱电井曾经的管理困境:“太脏、太乱、太隐蔽,老旧楼宇的弱电井里甚至有灰尘和泥土,连灯都没有。”更棘手的是管理漏洞——过去一栋楼的弱电井共用一把钥匙,配钥匙成本极低,导致谁都能进;有人往里面堆放梯子、拖布,甚至拔掉设备插头给手机充电,事后却查不到责任人;200多个弱电井靠人工巡检,一天走2万步也得几天才能看完,安全检查往往沦为“走过场”。

  针对这些痛点,全宇详细介绍了医院打造的弱电井智能管理体系,每一项设计都源于实际需求。在门锁管理上,团队借鉴共享单车的蓝牙开锁逻辑,授权人员打开小程序并开启蓝牙后,靠近10米范围内就能识别弱电井名称,点击即可开锁;考虑到夜间、节假日安保人员巡视需求,又配套了NFC授权卡片,“谁开门、什么时候开门,系统都有记录”。环境监控方面,医院在弱电井内构建了“多维度感知+实时预警”网络: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上传管理平台,异常数值可按高低排序,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定位高温、高湿或低温点位;烟感探测器与水浸探测器一旦监测到火情或漏水,立即触发平台报警,避免事故扩大影响诊疗秩序;红外摄像头采用“动态录制”模式,仅在检测到人员活动时启动录像,无灯环境下也能清晰拍摄,为安全事件留存关键证据。

  为进一步消除安全盲区,医院还细化了监管细节:门锁异常开启时,管理平台实时弹窗报警并精准定位点位;设置“门禁未上锁监管”功能,默认30分钟未关门即触发提醒(时长可按需调整),防止不法分子趁机入侵;针对UPS电池及查房推车电池,不再仅监控整体运行状态,而是细化到单块电池的内阻与温度,实时监测过充、过放情况,避免电池漏液、损坏引发次生事故。

  报警与应急处置环节,医院构建了“多渠道响应+智能联动”机制:工作人员可按需订阅温湿度异常、烟感、水浸、门禁未关等告警事件,通过短信、邮件接收提醒;系统还会自动通过机器人拨打预设电话,以语音播报形式告知报警信息,确保相关人员及时响应。应急预案则覆盖多种极端场景:当弱电井出现水浸、火情等紧急情况,系统自动控制磁铁锁开启,方便救援人员快速进入;针对“有电力无网络”“无电力供应”等特殊情况,也提前制定了应对流程,保障应急处置高效开展。

  “网络安全是医疗安全的一部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医疗核心制度的一部分。”全宇强调,安全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不可逾越的底线,IT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没有终点,需持续优化创新。

【纠错】 【责任编辑:宫晓倩 向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