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跨界赋能,重塑工业创新场景——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圆桌会议侧记-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09 09:40:36
来源:新华网

数智化跨界赋能,重塑工业创新场景——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圆桌会议侧记

字体:

  新华网沈阳9月8日电(曹素妨)9月7日,由新华网主办的“人工智能+工业场景融合发展论坛暨新华网思客会”在辽宁沈阳成功举办。作为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数智化背景下的跨界赋能与场景创新”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学界、产业界、法律界的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分享真知灼见,共话数智未来。

  跨界融合成为工业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洪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洪海以低空经济为例,阐释了数字科技如何赋能产业跨界融合。他提出,打造“数智低空飞行服务平台”,融合地理信息、气象、通信等各类数据要素及政府、企业等多方跨界资源,是实现低空数智化服务的中枢大脑,不仅有助于低空安全高效运行,更有助于产业优化布局,实现“安全、降本、增效、增值”多重目标。他重点介绍了团队和南京市交通集团联合开发的“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作为全国首发正式上线的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已具备同时保障5万架次的飞服能力,支撑南京构建完整低空产业矩阵,形成了数智时代“智造+低空”融合发展的南京方案,有望成为引领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的“中国样本”。

  北京零重空间CEO张北

  北京零重空间CEO张北则从商业航天角度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遥感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但在应用深度上仍有提升空间。他强调,AI能够显著提升卫星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将原需大量人力的工作转为AI分担。同时,航天/卫星是许多应用的基础设施,未来的智能交通和低空经济发展离不开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和导航支持。“认知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并从一开始就充分利用好基础设施,十分必要。”  

清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张英伟

  清雁科技CEO张英伟分享了一个科技企业与传统矿业跨界的典型案例。通过多维数据捕捉矿址反射信息,结合大模型与增强检索技术,生成智能探矿报告,显著降低传统探矿的高风险与高投入。这一实践表明,AI+数据正在解决传统行业的长期痛点。  

  元聚变(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孙峻峰

  元聚变(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孙峻峰结合与某头部车企的合作案例,提出AI正在推动工业企业从“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该企业拥有近2000万用户,正在探索如何基于AI+数据能力挖掘车主家庭场景的深度价值。他指出,在人与场景的关系中,时间价值最高的场景排序是家、办公室、车。“某众传媒抓住电梯里的碎片时间,成就了百亿营收千亿市值。而以该车企千万级车主家庭的年度消费支出,规模可达万亿。如何在车与车主的关系中挖掘更多价值,必须依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支撑。”

  数据共享与安全:创新必须面对的双生命题

  随着数据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流通与利用,成为圆桌讨论的焦点  

  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潘菲

  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潘菲指出,数据流通与利用正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她强调应系统构建“全流程数据管理”体系,在数据存储的初始环节即需统筹规划销毁机制,以实现数据安全与合规利用的有效平衡。目前,其所在机构正与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协同推进数据销毁标准的研制工作,为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上海市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副秘书长江翔宇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法学博士、上海市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副秘书长江翔宇分享了中远海科与某中小工业制造业MES平台的典型案例。中远海科的船视宝产品通过数据+AI形成全球最精准的船舶与港口产品,并实现数据资产入表;某企业通过MES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并利用平台数据在保护商业秘密前提下合规利用数据开发数据产品。他指出,数据价值与AI赋能未必直接体现在利润倍增,而更多是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针对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江翔宇认为这是国家数据局推进的重要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具有深远意义。但他同时提醒,虽然可信数据空间使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保证数据交互安全,但不能直接解决数据本身的合规问题。“如何保证进入可信数据空间的数据来源合规、取得授权,以及如何结合技术和法律规则低成本确保合规,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他强调,数据流通利用的前提是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守不侵犯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不危害国家安全的底线。

  北京市律师协会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委会委员位艳玲

  北京市律师协会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委会委员位艳玲进一步指出,数据共享与安全本质是生产关系如何适应新生产力的问题。她建议确立“保护创新”和“包容审慎”两大原则,通过建立违法清单、信用工具与税收激励等多维度机制,推动数据合规实践落地。

  数智化转型亟需重塑人才与组织

  百度AI技术生态副总经理周奇基于生态赋能和服务超67万家企业的经验指出,AI渗透率行业差异显著,其根本取决于数据质量、业务流程可变性和成本支撑能力。面对智能化变革,企业亟需两类人才:数据驱动的产品经理和AI架构师。前者需具备用数据重构产品的能力,后者则需洞察技术如何融入全业务流程。他强调,“未来3-5年,这两类人才非常紧缺,必须提前储备。”  

  百度AI技术生态副总经理周奇

  孙峻峰进一步提出“T型人才”是当下和未来最有价值的人才模式。“一横代表知识与能力的宽度,一纵代表对某个领域的深度。”他认为,找到有自驱动意愿和强学习能力的人,通过轮岗和项目实践是有效的培养途径,传统授课式路径基本无效或效率极低。

  江翔宇从企业实践角度补充道,企业数字化需要投入一定成本,应与业务发展和经营情况匹配,循序渐进。“关键是要有拥抱未来的认知,不用无谓焦虑。”

  与数智时代同行,跨界共创未来

  本场圆桌会议不仅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航天、交通、矿业、汽车等领域的落地案例,也更进一步触及数据安全、合规框架与人才组织等支撑体系的关键问题。在数智化浪潮下,单一领域的技术突破已难以应对复杂场景的需求,跨界融合、生态协同已成为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沈国华

  正如圆桌对话主持人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院长沈国华在总结中所说:“让我们与数智时代同步,同道同行,一起奔跑!”这场讨论充分表明,只有通过政、产、学、研、用、融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创新,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纠错】 【责任编辑:向思敏 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