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作为福建省唯一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厦门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连续第4次参展,通过多元展示、国际合作成果与坚实的自身建设,向全球客商递出中医药国际化的“厦门名片”。
厦门市中医院党委书记蔡成福(中)向参观者介绍中药月饼等药食同源产品
多维展示全链条实力,创新形式让中医药融入生活
“今年是我们连续第4次参加服贸会,核心目标是通过‘实物+互动+展板+资料’的多维形式,全方位展示基地‘两个中心、三个基地’的建设成果。”厦门市中医院党委书记蔡成福介绍,“两个中心”即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高质量教育培训中心,“三个基地”包括高层次国际研究基地、高品质康养旅游基地、高水准文化传播基地,“既向国内外观众展现厦门中医药服务出口的实力,也为基地对接国际医疗机构、贸易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创造合作机会。”
国际友人在厦门市中医院展区体验推拿手法
展会现场,厦门市中医院的展位成为人气焦点。26种中医特色产品涵盖防病治病、美容、文创等多个领域,南少林理筋手法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及20余种特色院内制剂集中亮相,全面展现中医药的多元价值。其中,中药手工香珠饰品尤为引人注目。“这些香珠精选沉香、柴胡、青皮等道地药材,依托古法工艺制作,既完整保留药材天然的香气与功效,又以现代审美设计为可佩戴的饰品形态。”厦门市中医院副院长江涛介绍,这种设计让中医药文化跳出药房的传统场景,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互动体验环节同样热度高涨。杵针疗法体验区前,不少观众排队感受传统技法的独特魅力;名医问诊现场,中医专家通过“望闻问切”为观众辨证施治,让国际友人直观理解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逻辑。蔡成福表示,通过这些展示,希望传递三个关键信息:“一是厦门作为‘台港澳侨’枢纽,能成为中医药连接两岸、辐射东南亚及全球的核心节点;二是基地已形成‘临床诊疗+教育培训+科研标准+康养文旅+文化传播’的全链条国际化服务能力;三是中医药能为‘一带一路’健康合作、金砖国家卫生交流提供可落地的‘厦门方案’。”
外国友人在厦门市中医院展区体验耳穴埋豆
助推中医药国际化,深耕合作网络推动中医智慧全球共享
作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厦门市中医院近年来持续拓展国际合作版图,以多元实践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我们通过‘临床实训+文化浸润’模式,与多国院校建立深度合作,让中医药技术与文化真正‘走出去’。”蔡成福举例,2025年4月,医院接收法国黄家中医药学院18名学生开展为期10天的临床实习,“我们设置‘中医实战课堂’,让学生全程参与问诊、查房、病例讨论等全流程实践,直接接触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逻辑。如今,这些学生在法国开设的诊所中,已将热敏灸、穴位埋线等厦门中医特色疗法引入欧洲市场。”
工作人员向外宾参观者介绍中医药独特魅力
在东南亚地区,医院的国际化布局同样扎实。“9月,我们将迎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20名中医学专业留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重点培养东南亚本土中医药人才。”蔡成福表示,通过“培养一个人才,带动一片市场”的模式,让中医药在当地扎根生长。
“今年8月,我们正式加入‘中国—阿拉伯国家医疗合作联盟’,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医疗机构。”蔡成福介绍,该联盟涵盖10家阿方医疗单位及12家中方医疗机构,“未来,我们将依托联盟机制,深化与阿拉伯国家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文化创意和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既传播中医药独特魅力,也吸收国际先进经验,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在标准制定与文化传播方面,医院同样成果显著。蔡成福提到,医院参与闽澳中医药科技合作项目,推动创新制剂研发,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导制定的《冻伤中医诊疗指南》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为国际冻伤防治提供中医方案。此外,医院与华侨大学共建“中医药文化推广基地”,开发面向海外华侨的中医药文化课程,通过华文学院全球教学点广泛传播,打造“华文+国医”的融合传播模式。
国际友人点赞厦门市中医院的中医适宜技术、药膳产品和文创产品
数智驱动强根基,学科引领筑高地
坚实的自身建设,是厦门市中医院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底气所在。近年来,医院以数智化转型与学科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江涛介绍,医院已构建起覆盖“诊疗—调剂—配送”全链条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以共享中药房为例,通过“基层开方、云端流转、智能调剂、精准配送”模式,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方后,处方实时传输至医院智能药房,经审方系统审核、智能设备精准煎制,最快数小时即可配送到家。“这一模式解决了基层‘药不全、煎药难’的痛点,更通过‘统一采购、仓储、配送、质控’的标准化管理,确保基层患者使用的中药与三甲医院‘同质同价’,目前已覆盖海沧区属医疗机构,下一步将在厦门全市推广。”
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同样亮眼。据江涛介绍,医院互联网医院累计注册用户超82万人,网络门诊量达30.4万人次,药品配送20.9万余单,线上服务患者满意率高达98.5%,并强势入围全国互联网医院百强榜单,位列第36位,在中医系统中拔得头筹。“我们还联动出行平台推出‘一键呼叫’专车服务,与顺丰速运合作推出药品运费到付立减20%举措,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便捷性。”
学科建设方面,医院已形成国家、省、市三级重点学科体系:拥有中医肝胆病学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肝病科、儿科2个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专科,以及5个福建省“创双高”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等。通过柔性引进陈可冀院士等20余位顶级专家,为学科发展注入智力支持。
在新兴交叉学科培育上,医院以“中医药为核心、多学科融合”为路径,打造肝胆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代谢性疾病综合管理中心等,提供“中医辨证+精准影像+微创介入”“中医调理+西医降糖+营养运动指导”等融合服务。同时,依托厦门市中药制剂研发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推动名老中医经验方转化为院内制剂;建设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22个专业具备药物临床试验资质,积极参与国家级中药科研项目。
此次服贸会,厦门市中医院不仅展示了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丰硕成果,更彰显了其作为中医药国际化高地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医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厦门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