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次月考我进步了20名!”金秋九月,某校学生王笑笑(化名)拿着成绩单,蹦跳着向班主任报喜。阳光下,她眼角弯弯的模样,很难让人联想到半年前那个蜷缩在房间角落、多次流露弃学念头的少女。从生命阴霾到重拾希望,王笑笑的转变,源于共青团鸡西市委员会编织的一张“青春守护网”,这张网里,藏着这座城市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深切关怀。
心理咨询师深入某小学开展关爱青少年健康科普活动。共青团密山市委员会供图
当时,王笑笑的奶奶张桂兰(化名)拨通了求助电话,声音里满是绝望:“孩子把自己憋在屋里三天了,你们快帮帮她!”电话那头,工作人员立即警觉,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快速记录关键信息,家庭的变故和沉重的负担像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她开始厌学、拒绝社交。不到一小时,心理咨询师就赶到王笑笑家中。透过虚掩的房门,她看到昏暗的房间里,王笑笑裹着被子缩在床角,眼神空洞。李娜没有急于劝说,而是坐在床边,轻声分享自己的故事。2个小时后,笑笑终于抬眼,小声说了句:“我觉得自己像个累赘。”这句脆弱的倾诉,成了治愈的开端。
随后,一张针对性的“救助清单”快速成型。心理层面,李丽(化名)为笑笑制定了“每周两次一对一疏导+每月一次家庭心理辅导”的方案,通过绘画分析、沙盘游戏等方式,引导她释放情绪。同时,共青团鸡西市委员会协调笑笑所在学校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帮她补落下的课程;社区志愿者则定期上门,帮笑笑家打扫卫生、采购物资,缓解家庭负担。“3月的时候,笑笑主动报名参加了社区的公益植树活动,还和同学一起给小树挂了写有‘希望’的牌子。”社区工作人员回忆,那天笑笑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鸡西,“12355”青少年服务台就像一座“青春灯塔”,时刻为遇到困境的青少年亮着光。今年中高考前夕,服务台邀请心理专家录制4期考前减压微课,点击量超10万次;在各考点设立的“心理加油站”里,咨询师通过深呼吸训练、情绪卡片等方式,帮助考生缓解紧张。“当时我手抖得握不住笔,咨询师教我‘478呼吸法’,几分钟后就平静下来了。”一位考生说,这份温暖让他更有信心面对考试。
心理咨询师在某中学做集体团建心理辅导。鸡西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协会供图
为了让帮扶更加精准,共青团鸡西市委员会还创新编制《12355青少年服务台服务指引手册》,详细列出线上线下服务流程,12位法律和心理专家入驻“青听益站”,针对校园欺凌、亲子矛盾等问题提供专业解答。截至目前,由律师事务所、心理健康协会等组成的专家团已有140人,累计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我们接到过一个初中生的求助,他因为被同学孤立产生了退学念头,经过2个月的心理疏导和学校协调,不仅解决了矛盾,他还成了班级的文艺委员。”专家团成员、律师张伟说。
心理咨询师在某社区为即将参加中高考学生提供考前减压服务。鸡西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供图
社区里,“伙伴计划”“向日葵计划”等项目也在持续发力。暑期公益托管班上,心理专家围绕防校园欺凌、安全自护开展讲座,让1600余名青少年受益;“向日葵计划”链接社会爱心资源,为180名困境学生发放助学金25.5万元。“这些项目就像一道道防线,守护着青少年的成长路。”共青团鸡西市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像一颗种子,只要给予阳光和雨露,就能茁壮成长。
共青团鸡西市委员会、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到鸡西市小海豚启智培训中心为孤独症儿童送温暖。鸡西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供图
如今的王笑笑,不仅成绩稳步提升,还主动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团队,经常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我想把收到的温暖传递下去,就像当初别人帮我那样。”她说。在鸡西,还有很多像王笑笑这样的青少年,在“青春守护网”的呵护下,走出困境、拥抱生活。这张网,由一次次及时的响应、一场场耐心的疏导、一份份真诚的帮扶编织而成,它不仅守护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更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担当,让青春的每一段旅程,都能被温柔以待。(采访报道组:盛心 于敬文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