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鸡西,清晨的铃声总能为校园奏响活力的序曲。鸡西市第一中学校园内,晨光穿过林荫道,落在教学楼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石刻上。学生张昊背着书包走过,驻足观看文化墙上“两弹一星”校友的手稿,耳边传来同学们讨论前辈攻坚故事的声音,这是专属于鸡西一中的成长时光。“从前觉得‘爱国’很遥远,直到跟着学校去红色基地研学,听老战士讲战斗故事才明白,学好知识、帮助他人就是爱国行动。”张昊的感悟,是鸡西一中“做有温度的教育,育有灵魂的英才”的生动注脚。
学府宏图展新貌,文明校园育英才。鸡西市第一中学校供图
在鸡西一中,这样的育人场景既是师生日常的常态,更是学校文明校园建设成果的鲜活体现。自1952年建校以来,这所东北边陲的学校历经73载积淀,始终笃行先进教育理念,以党建为魂、文化为基、实践为要,将文明培育深度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全力勾勒文明校园新图景。作为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以“党委统筹定方向、部门执行抓落地、全员参与共推进”的三级工作体系为支撑,把全国文明校园“六好”标准细化为42项贴合师生需求的常态化指标——后勤党支部调研定制的教室保暖门帘,让冬日课堂暖意融融;教学党支部深挖“北大荒精神”开发的“大思政”课程,将红色基因揉进教学细节;德育党支部推行的“实践手册”,让学生在走进红色基地的过程中,把理想信念教育刻进心里。
传承乡韵践初心,助力振兴谱新篇。鸡西市第一中学校供图
文明的气息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这里,43%的绿化覆盖率让校园成为“天然氧吧”,“一厅一廊四园九馆”的文化布局让育人氛围无处不在。操场边,学生们正为“井盖彩绘”细心补色,非遗剪纸纹样、八段锦招式在指尖“活”了过来;冬日里,师生共同塑造冰雪垦荒人形象,立牌致敬艰苦奋斗精神,让优良传统代代相传。餐饮中心外墙上“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标语,是学校对社会的郑重承诺;电梯脚垫上“每天进步一点,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文字,是对师生的温暖期许。2002届校友胡浩设计的体育场看台,蓝白配色里藏着建校年份,课间总有学生坐在这儿聊天,毕业校友返校时也总要来此拍照,这里早已不只是运动场地,更是连接师生与母校的“情感纽带”。
蓝白看台载校史,绿茵伴语忆韶华。鸡西市第一中学校供图
为了让文明的力量辐射更广,鸡西一中从不止步于校园之内。学校坚信文明校园建设不是“独角戏”,而是要让文明从校园延伸至社会,成为滋养进步的正能量。学校组建“家长文明监督岗”,邀请家长参与校园安全巡查、课堂评价;与10家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博物馆、科技馆、企业车间,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还常邀请杰出校友返校,用“校史中的奋斗故事”滋养师生心灵,让每一次分享都成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生动教材。年均18场红色研学活动,3000余名学生手写的“红色实践报告”,都是文明传递的有力见证。
志愿红装燃热忱,同心奋进筑荣光。鸡西市第一中学校供图
从“课堂授业”到“文化浸润”,从“校园之内”到“社会延伸”,鸡西一中的变化,藏在学生驻足文化墙时的专注里,藏在师生共塑冰雪雕塑的协作中,更藏在每一个人眼中闪耀的成长光芒里。这所“北疆教育明珠”,不仅绘就了校园颜值与育人内涵兼具的文明画卷,更将“培育时代英才”的初心落到了朝夕相伴的日常里——漫步校园,是生态之美;浸润其中,是文明之韵;点滴成长,皆是鸡西一中的育人之道。(采访报道组:张昕猛 万克红 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