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12日云南省召开乡村“家长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现场推进会以来,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发挥宣传文化系统优势,积极推动乡村“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落地见效,切实帮助家长解决育儿难题、改善亲子关系、传承优良家风,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众多亮点。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暑期,来自红河州乡村“家长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师资库的2名讲师先后到金平县6个乡镇,开启“送课上门”之旅,吸引210余名群众到场参与。
9月开学,红河县跑马路社区文明实践站的“家长夜校”7点半开课。家长杨雪却比孩子还忙,她是家长学员,也是情景剧“金牌助演”,要提前到场协助授课老师排练。本期“家长夜校”的主题是“做不吼不叫的家长”,从儿童心理到亲子沟通技巧,全是家长们急需的“干货”。
红河县乡村“家长夜校”文明实践品牌项目由县委宣传部牵头,联动25个县级部门、13个乡镇、92个村,以“专业+固定+乡土”师资协同配合模式,让公安干警、心理咨询师、社科专家、返乡大学生、乡贤能人等都加入师资库,搭建多元的课程体系,71门共享课程涵盖子女教育、健康保健、技能培训等多种内容。
两年的时间里,“家长夜校”开了744场,351名老师和志愿者授课,5.2万余名家长走进课堂。红河州乡村“家长夜校”的教育实践者们正在用一场又一场深夜课堂,点亮自己,也照亮更多家庭的育儿之路。他们纷纷吐露心声,分享这一路走来的温暖与启迪。
红河州心理学会副会长周元媛分享道:“能成为乡村‘家长夜校’的讲师,对我来说既是责任也是成长。看着家长们放下忙碌,在夜晚聚精会神学习育儿知识、技能课程,眼神里的期待特别打动我。每一次互动提问、每一个豁然开朗的表情,都让我觉得这项工作特别有意义,激励我继续打磨课程,用更接地气的内容,陪家长们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家长夜校’不仅是一盏灯,照亮乡村教育的角落;更是一座桥,连接着家长与孩子心底的河流。我当笃行不怠,守护少年一路花开。”红河州直机关百名讲师下基层宣讲团成员官艺辉感慨道。
红河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教师张颖多次参加“家长夜校”授课,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她从实际生活出发,课程内容也更有针对性,她说:“比如县城的课堂更多讲亲子关系,乡镇上多是爷爷奶奶来上课,我就讲隔代教育。”
大理白族自治州
近日,大理州洱源县乡村“家长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洱源县文学艺术中心温情启幕。此次活动以“心健康 爱生活”为主题,来自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的心理辅导志愿者团队带来自编自演情景剧《家的温度》,生动的表演让故事照见日常,引导家长认识到“鼓励比责备更有力量”。
在课堂《家庭能带给孩子什么——构筑抵御风浪的港湾与扬帆起航的勇气》上,大理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心理治疗师、主治医师李丽洁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家,既是‘避风港’,也是‘起飞坪’”,一下子拉近了和现场家长的距离,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教育理念,与家长深入探讨家庭教育存在的疑惑、难点。
大理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志愿者段磊分享道:“我们借助‘家长夜校’活动,从生活的点滴出发,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情景剧等方式,赋能乡村家长,补齐家庭教育短板,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伙伴和老师’。”
“我们的剧目还在不断更新,从关注学习问题,扩展到心理健康、网络成瘾、隔代教育等新话题,让更多家庭受益,让教育的星火在乡村形成燎原之势。”大理州文明实践志愿者张磊玉介绍道。
普洱市
近日,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土桥公益图书馆内灯火温馨,30组来自曼连社区的家长和孩子齐聚一堂,共同参与2025年乡村家长夜校“从心出发·与美同行”新时代文明主题实践示范活动。心理咨询师张靖通过真实案例和趣味问答,带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亲子游戏环节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启蒙游戏、手工体验,增进了亲子默契。这一晚,笑声、掌声与思考交织,成为乡村家庭教育一抹温暖的亮色。
“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耐心,今天的活动不仅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也是一个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平台。很多家长可能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这次讲座通过实际案例和互动问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掌握科学的沟通方法。”授课老师张靖说道。
镇沅县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李颖表示:“我很荣幸能以廉洁文化教师的身份,走进乡村‘家长夜校’,把清风正气送进千家万户。”课堂就在火塘边、板凳旁,一条微视频、一段情景剧、一场“拉家常”式的对话,说的是乡音土语,讲的是身边案例,让廉洁像炊烟一样日日升腾,在潜移默化中扎根、开花,最终化作风清气正的乡村新风景。
“作为镇沅县乡村‘家长夜校’的一员,我始终牢记育人使命,立足岗位、发挥所长,深入挖掘并生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本土民俗,点亮乡土文化之灯;以家教家风为切入点,推动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而温暖的精神力量。”镇沅县文联、社科联主席田正永说道。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近期,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往乡通过“家长夜校”整合多部门资源,以“生命守护灯”“法治护航灯”和“书香传家灯”三大板块为核心,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法治教育及亲子阅读活动,有效提升家长的安全防护能力、法治意识和家庭文明素养,搭建起家社协同育人的桥梁,为乡村文明建设和家庭教育赋能。
景洪市景哈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李娜表示:“每当我身穿红马甲,在‘家长夜校’的课堂上与大家交流育儿经验,家长的现场互动和反馈都使我备受鼓舞。我将继续倾听大家的心声,尽我所能为农村家庭育儿之路点亮一盏灯、充一次电,助力每一个家庭成为幸福的港湾。”
景洪市景讷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廖华政说:“在寨子里,许多家长教育孩子时常陷入力不从心的困境中,‘家长夜校’就像及时雨一般,为农村地区的家长送去了科学的教育理念、与孩子相处的技巧以及良好家风家教的养成方法,这些都是宝贵的家庭教育知识。”
勐腊县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李记红分享在乡村上的“家长夜校”的第一堂课,“不少家长刚忙完农活就赶来上课,都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引导孩子,这份为人父母的用心是‘家长夜校’最亮的光,课程结束后的那一句句‘老师,您讲课辛苦了’于我而言更是动力和鼓励。”
保山市
在保山市昌宁县的“家长夜校”中,来自不同岗位的讲师们——党校教师、司法所干部、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和心理辅导老师,不仅传递知识,更见证了许多家庭的悄然改变。他们看到家长重新审视自我、学会尊重孩子、用法律守护成长,也在与父母们的真诚交流中,收获了作为教育者最温暖的礼物。
“在‘家长夜校’,我看到父母们为爱重新做回学生,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暖,让教育真正开始。”昌宁县委党校段茹国说道。
昌宁县司法所吉治颖分享道:“以前我在法庭释法,如今来夜校普法。当家长学会用法律化解矛盾、守护孩子,而不再只是斥责,我看到了家庭教育实实在在的进步。”
昌宁县综合执法局王荷润感触颇深:“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觉察自身局限,尝试理解孩子、尊重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并主动学习平衡关系——这就是我作为讲师最好的礼物。”
保山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老师张爱玫说:“我们以书为媒,共探育儿难题,在交流中相互赋能,共同成为更好的父母。”
临沧市
近日,由临沧市临翔区关工委组织的“做合格父母,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在区政府会议中心开讲。
云南省教育厅家庭教育专家组成员、临沧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丽霞表示:“新学期开始,‘家长夜校’搭桥,解答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问题,通过社会、生活、学习、规则四个维度来破解‘幼小衔接’,抓住10岁前语言敏感期培养阅读习惯,让孩子在自然中积累体验,以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丽江市
在丽江市永胜县“家长夜校”的各项活动中,来自不同行业的讲师们分享感悟。
县民政局何桂芬将亲子关系比作“情感银行”,“多存入陪伴与理解,教育自会事半功倍”。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谭文兰欣慰于家长认真学习教育方法,尤其在科技馆、书画展等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亲子互动的温馨,倍感力量。
七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杨娇表示,乡村“家长夜校”通过服务“一老一小”,在代际融合中传递温暖。
文明实践志愿者喻治娟说,“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我参与‘家长夜校’相关服务,将专业理论用于实践,提升了儿童情绪管理等能力。在陪伴孩子、与家长交流中,让我更加懂得了教育的意义,也坚定了未来深耕专业、助力家乡教育的决心”。
玉溪市
近日,玉溪市红塔区“茁育哇家”乡村“家长夜校”聘请玉溪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伏波授课,系统解析青少年睡眠问题,助力家长科学改善青少年睡眠。
红塔区“茁育哇家”家长夜校授课教师杜有晶与社区群众分享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收获,解锁亲子沟通密码,“在课堂上带领家长和孩子用书中的沟通方法进行亲子互动,效果非常好。”
通海县河西镇邀请通海县家庭教育讲师陈贵松开展题为《面对欺凌,家长应该怎么办》的讲座,课堂从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特点、危害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曲靖市
为加强家校沟通协作,凝聚教育合力,近日,曲靖市沾益区在大坡乡中心学校面向全乡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及学生、家长群体开展“家校共育,守护成长”系列培训讲座活动,针对教师、学生、家长在教育与成长中的实际困惑进行分析、授课,搭建了三方协同育人的坚实桥梁。
沾益区益民社工负责人张露珠表示,今年以来,沾益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广泛开展乡村“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能够参与这项活动让我有机会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将实用的理念与方法带给更多家庭。
如今,在云南,乡村“家长夜校”已成为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重要纽带,无数教育实践者和文明实践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走进社区、走进村寨,用一次次温暖的对话,播撒文明种子,为家长们带去科学的育儿理念和实用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科学的教育方法照亮孩子的成长路、照进千家万户。(王韵鸥 王睿妮 方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