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联通U爱”赋能残障群体美好生活-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15 16:18:53
来源:新华网

科技向善:“联通U爱”赋能残障群体美好生活

字体:

在AI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人们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AI鸿沟”却悄然浮现,部分弱势群体被挡在了科技进步的大门之外,如何推动“AI平权”,让科技之光真正照亮每一个角落?一款名为“联通U爱”的AI智能设备给出了温暖答案,彰显出“科技向善”的强大力量。当“最美轮椅跑者”刘峰用一根绳索拉响生命警报,当残障倡导者丁玉峰用方言唤醒AI陪伴,科技向善的命题在此刻具象为千万残障人士的微笑——这不仅是产品的胜利,更是一个社会对“平等、尊严与自由”的郑重承诺。

9月12日,在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中国联通推出的这款AI智能设备“联通U爱”集成了GPS、运动传感器、声纹识别模块及生理数据采集单元等多种功能,受到了现场用户的广泛关注。记者采访了两位轮椅使用者代表——被网友誉为“最美轮椅跑者”的刘峰和残障人士权益倡导者丁玉峰,听他们分享对数字技术赋能残障生活的切身体会。

从“紧急求助”到“全场景覆盖”

刘峰坦言,轮椅使用者对数字产品的核心需求是“安全与便利”。他特别提到联通U爱的“拽拽求助”功能:“过去在家洗澡不敢锁门,怕摔倒无人知;现在只需拉一下设备绳索,家人就能收到精准定位和求救信号。”这一设计解决了残障人士在卫生间、狭窄空间等场景下的安全隐患。丁玉峰则补充道,联通U爱的电子围栏功能对心智障碍儿童和失智老人尤为实用:“家长设置安全区域后,孩子或老人一旦超出范围,系统会立即发送警报,这是防止走失的‘数字安全绳’。”

在出行方面,联通U爱的无障碍导航功能获得两人高度评价。刘峰表示:“它能实时标注台阶、坡道等障碍物,规划最优路线,甚至比普通导航更懂轮椅使用者的需求。”丁玉峰则强调方言交互的突破性:“中国方言差异大,老人普通话不标准,但联通U爱能精准识别方言并完成语音指令,让科技真正‘接地气’。”

从“工具”到“灵魂伴侣”

除了实用功能,联通U爱的AI情感交互能力成为另一大亮点。丁玉峰分享道:“它不仅能讲故事、播音乐,还能通过学习我的生活习惯,成为‘懂我’的陪伴者。比如我想吃某道菜,问它就能推荐菜谱,这种情绪价值对残障人士尤为重要。”刘峰则从心理健康角度指出:“轮椅跑者鼓励大家走出家门,而联通U爱让无法频繁外出的人也能通过语音交流获得归属感,这是科技对心灵的治愈。”

在谈及产品接受度时,两位受访者一致认为残障群体对科技产品的渴望“超出预期”,但过去常因操作复杂或功能单一望而却步。联通U爱通过“一键操作”和物理按键设计,降低了老年人及文化程度较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刘峰举例:“群里有老人不会打字,只需说‘给我女儿打电话’,设备就能自动拨号。”丁玉峰则强调其性价比:“在原有套餐基础上每月加8元服务费,就能享受通话、导航、门禁等全功能,这是真正的科技普惠。”

从“体验”到“信任”的破局之路

尽管产品优势显著,但刘峰指出,联通U爱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知晓度不足”。“很多人看到设备时第一反应是‘这是什么?’,但体验后都会惊叹其功能。”他建议通过养老机构、社区合作开展体验活动,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潜在用户亲身感受科技便利。丁玉峰则从品牌信任角度补充:“中国联通的央企背景是天然优势,但需加强场景化宣传,比如展示它如何帮助残障儿童独立上学、老人安全居家,让效果‘看得见’。”

采访最后,两位受访者对数字技术的潜力充满期待。丁玉峰预言:“未来残障人士与健全人的工作生活边界将更模糊,因为AI能弥补身体差异,让我们在更多领域平等竞争。”刘峰则以轮椅跑者的身份呼吁:“科技不仅要解决生存问题,更要帮助我们追求精神自由。联通U爱让我们相信,科技向善不是口号,而是正在发生的未来。”

从紧急求助到情感陪伴,从无障碍出行到“一老一小一特”普惠,联通U爱的实践印证了“科技向善”的力量。而如何让更多“隐形群体”共享这一红利,或许正是下一个十年科技企业与社会需要共同回答的命题。

【纠错】 【责任编辑:刘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