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陶焕彩 产业鎏金——第二届喀左紫陶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陶瓷英雄会纪实-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15 15:50:05
来源:新华网

紫陶焕彩 产业鎏金——第二届喀左紫陶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陶瓷英雄会纪实

字体:

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记者赵海军)金秋九月,文脉流淌。素有“紫陶之都 赛外水城”之称的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喀左)迎来了陶瓷业界的八方英雄。“第二届喀左紫陶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陶瓷英雄会”9月15日正式启幕。这场以“紫陶焕彩 产业鎏金”为主题的盛会,宛如一扇敞开的文化之窗,汇聚众多领导、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与非遗传承匠人,众人共赴一场陶瓷文化与产业发展的巅峰对话,探寻传统技艺的创新突围之路,擘画紫陶产业的未来蓝图。

擘画新篇:紫陶产业迎机遇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侯文全在致辞中,为陶瓷行业发展把脉定向。他指出,当下的陶瓷行业正处在与新兴技术深度交融的关键拐点,高端化突破、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的浪潮正席卷而来。喀左紫陶产业虽已在这片沃土上扎根生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品牌影响力塑造、核心技术创新、专业人才培育等方面,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他殷切期盼,喀左能以创新为引擎,加大技术研发与设计创新的投入力度,深耕品牌建设,厚植人才沃土,坚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喀左紫陶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新华网总裁申江婴表示,新华网忠实履行主流媒体责任与使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华网将充分发挥“传媒+科技+产业”的融合优势,从三个维度为陶瓷产业的传播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一是凭借强大的传播矩阵,以直播、短视频、AR展示、元宇宙场景等创新形式,深度挖掘喀左紫陶与辽瓷背后的文化故事、精湛工艺价值与大师风采,让“北方紫陶之都”的城市名片绽放光芒;二是依托前沿科技力量,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传媒的深度融合,为传统陶瓷技艺注入科技活力,助力陶瓷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其三是发挥平台连接优势,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南北陶瓷技艺交流互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创新设计与资本投身陶瓷产业,共同构建共生共荣的产业新生态。

朝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老颜武则向众人展现了朝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喀左紫陶产业的蓬勃生机。他强调,朝阳市已将紫陶产业列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与民生产业重点培育,此次大会的召开,无疑为朝阳陶瓷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朝阳市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助力紫陶产业在朝阳大地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大师论道:共商陶瓷发展计

在主旨发言环节,陶瓷领域的大师们纷纷登台,分享智慧、碰撞思想,为喀左紫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以自身数十年的从业经历为脉络,深情讲述了青瓷技艺千年传承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创新的探索路径。他着重强调了“大国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坦言作为非遗传承人,肩上承载着守护传统、创新未来的重大责任,并表示愿为辽宁陶瓷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经验与力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艺大师关宝琮,则将目光聚焦北方陶瓷,深刻阐释了其时代担当与发展路径。他回溯喀左陶瓷的悠久历史,指出早在宋代与辽代,喀左紫陶的工艺便已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他建议,喀左应深入挖掘利州窑瓷的文化内涵,传承并弘扬其优秀工艺传统,同时以开放的胸怀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如景德镇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精神,不断扩大喀左陶瓷的品牌影响力与行业话语权。

千年红山窑火,传承的是匠心与文脉;陶瓷英雄会,汇聚的是智慧与未来。据介绍,喀左县域内紫砂陶土探明储量超过10亿吨,广泛发布在全县12个乡镇,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从最初生产大缸、花盆等低附加值产品起步,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与转型,如今已实现向多样化、高端化、民族化的深刻蜕变。全县紫陶企业、商户和个体作坊共计1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2000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和人才梯队。多元发展格局不仅提升了喀左紫陶的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持续动能,展现出民族传统工艺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生机和活力。

硕果盈枝:注入产业新动能

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分析师曾晨,在大会上发布了权威的陶瓷产业发展报告。报告以详实的数据、专业的分析,为众人解析了当前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报告指出,中国陶瓷产业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市场规模庞大且底蕴深厚。尽管近年来整体市场规模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艺术陶瓷、园林陶瓷等细分领域却逆势而上,呈现出亮眼的结构性增长态势。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辽宁喀左经济开发区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企业集群与产业优势,具备了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潜力与坚实基础。

会上,喀左分别与东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政校合作”的达成,将为喀左紫陶产业发展带来强大的智力支持与技术保障,有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产业创新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大会还举行了一系列工作室与基地的揭牌、启动仪式,包括徐朝兴大师青瓷工作室、关宝琮大师辽瓷工作室、北方陶瓷文创研学基地、辽瓷研究中心喀左研究基地,以及非遗进校园“小小传承人”专业实践计划。这些平台的落地,如同为喀左紫陶产业搭建了一个个“创新孵化器”与“人才培育池”,将为紫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重要支撑,助力培养更多优秀的紫陶人才,推动喀左紫陶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

智慧碰撞:探索产业新路径

在产业交流活动的“紫陶产业化发展研讨”环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李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副教授邵萍等嘉宾,围绕喀左紫陶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与机遇点,展开了深入探讨与思想碰撞。

宁勤征从“科技重塑产业生态”与“文化赋能消费市场”两大维度,为喀左紫陶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他认为,喀左应在生产端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与智能温控系统,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在文化端深度挖掘红山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元素,将文化基因融入陶瓷设计,打造具有独特辨识度的产品。

李群分享了宜兴紫砂产业成功的宝贵经验,从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发展路径等方面,为喀左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他建议,喀左可学习宜兴“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技艺传承模式,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人才培养与输送的“绿色通道”,为产业发展储备充足的专业人才。

邵萍则另辟蹊径,提出了“陶瓷跨界整合”的创新思路。她表示,可将陶瓷与珠宝、贵金属等材质巧妙结合,打破行业边界,拓展产品应用场景;同时充分利用3D打印、AI设计等数字化技术,推动陶瓷产业在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的创新变革。

喀左紫砂行业协会会长周占群、秘书长刘曰明等本地行业代表,也结合喀左实际,从加强政府高层推动、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强化专业人才培训、完善产业链条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务实可行的建议。

五千年前,喀左的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点燃了第一缕窑火,而今,紫陶已经成为喀左的一张金色名片、一域百姓的骄傲,成为连贯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成为传承创新、东方匠心的卓越代表。第二届喀左紫陶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陶瓷英雄会,不仅是一场汇聚智慧与力量的行业盛会,更是喀左紫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为喀左紫陶产业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注入了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将推动喀左紫陶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为中国陶瓷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喀左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宫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