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实绩-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9/15 13:29:21
来源:学习时报

把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实绩

字体:

  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作风体现精神状态,决定工作效能。优良的作风催生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激发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反之,作风涣散必然导致精神懈怠、效能低下。作风建设成效是提升工作效能、创造干事创业实绩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面对复杂形势与艰巨任务,唯有将作风建设激发的正能量、形成的新气象,注入火热实践、融入发展进程,精准转化为可衡量、可持续、可感知的发展实效,才能不负时代使命。

  持续淬炼思想,铸就作风转化的内核动力。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从思想上正本清源,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作为毕生追求,把改造主观世界作为终身课题,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问题,始终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面对任何杂音噪音,始终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要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切实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把政治修养摆在首要位置,把理论修养当作看家本领,把纪律修养作为基本保障,在思想改造中提纯党性,在组织生活中锤炼党性,在行使权力中检验党性,在崇德修身中涵养党性,在担当作为中彰显党性,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

  持续严明纪律,标定作风转化的规矩标尺。党的纪律为正确行使权力、防止以权谋私划出了底线、设置了禁区,是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安全防护栏。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无数案例证明,党员干部违法,均始于违纪。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时刻牢记党纪政纪法纪,常怀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之心,勤于自我净化,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坚决克服“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去处理”的错误认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在深学、细悟、笃行中不断提高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能力和自觉,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同时在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上下更大功夫,旗帜鲜明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坚决向诬告者“亮剑”,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形成教育、预警、约束、惩治闭环,把纪律教育、纪律监督、纪律执行贯通起来,形成“教育在前、预警在先、约束在常、惩治在后”的完整链条,确保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中干事创业、锐意进取。

  持续真抓实干,锻造作风转化的能力本领。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其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实践之中,这是检验作风建设成果的试金石,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中之重,紧盯新动向、新变种,精准有力施治,让真抓实干蔚然成风。坚持生成性学习。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熟悉新领域,不断提升思维层次,把握工作规律。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克服“本领恐慌”,成为懂业务、精业务的行家里手。激发创造性张力。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主动到困难棘手、矛盾集中的一线去破解难题。鼓励探索和创新,运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破解发展难题,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

  持续抓常抓长,构建作风转化的长效机制。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构建科学完备、运行有效的作风转化机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优化工作机制,提升运行效能。建立健全常态化、精准化工作推进体系,大力弘扬践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优良作风,完善重点任务调度、赛马比拼、“一把手”例会、典型问题复盘等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跨部门协同和闭环管理,确保各项部署落实到位、问题高效解决。健全政策制度,强化刚性约束。及时将实践证明有效的做法经验固化为制度规范,不断健全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容错纠错和激励保护机制,实现制度建设的系统集成、有效管用。营造清正环境,培育文化自觉。坚持以文化人、化风成俗,推动作风建设与廉洁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作风典范,创新宣传形式与载体,增强文化传播感染力,引导党员干部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为习惯,促进作风建设从刚性约束向文化自觉的深刻转变。(张艳 作者系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纠错】 【责任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