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凝心聚力筑同心 團結奮進譜新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之團結穩疆篇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把團結穩疆作為事關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在有形有感有效上持續用力,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的時代贊歌。
-
不斷夯實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之依法治疆篇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把依法治疆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新疆。
-
從“沙戈荒”到“新藍海”——新疆能源建設繪就綠色發展新圖景
如今,新疆的沙漠、戈壁、荒漠,正被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喚醒,既為疆內外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心劑”,也為當地百姓托起家門口的就業希望。
-
“鮮”風拂綠洲 “甜”果出天山——感受南疆特色農業新脈動
那些曾經難以遠行、嬌貴難貯的南疆鮮果,如今在援疆力量構建的現代化冷鏈物流與電商平臺助力下,跨越山河、進入千家萬戶。
-
新疆口岸電商助力中國商品跨境“速達”
如今,不少哈薩克斯坦人,尤其是年輕人開始嘗試并逐漸習慣從中國網購平臺購買商品。記者在阿拉木圖多家中國網購平臺的商品自提點看到,那里除了有很多小件商品,還有兩米多的大件貨物,有的消費者一次性自提十余件商品。
-
沙海老兵后代含淚回憶:父親一生再未出疆,邊疆早已是家鄉!
76年前,雷建民的父親雷仕杰和他的戰友們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勝利進軍和田。此后,他們就在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喝著鹽堿水,拿起坎土曼,住著地窩子,艱苦創業、努力奮斗。雷建民含淚回憶,他的父親一生再未走出新疆,這里早已成為家鄉。
-
新疆和田縣探索“苜蓿治沙”新模式
9月13日,新疆和田縣千畝紫花苜蓿種植基地3500畝紫花苜蓿進入收割期。沙丘之間,大型收割機轟鳴作業,草捆整齊碼放,勾勒出一幅沙海生金的動人畫面。這片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成為帶動就業、修復生態、孕育產業的綠色寶庫。
-
原來愛真的有形狀!走進阿克蘇啟明學校的溫暖世界
阿克蘇地區啟明學校創辦于1987年,是一所招收殘疾兒童的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近年來,浙江與阿克蘇兩地聯手啟動浙江援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啟明行動”,從東海之濱到西北邊陲,為孩子們帶來新的希望。視障學生木尼熱·吐爾地說,她通過援疆研學活動第一次走出新疆,聽到了大海的聲音、感受到了廣闊的世界。
-
喀什古城煥新顏:文旅融合創造幸福生活
陽光灑落在喀什古城土黃色的墻面上,鑲著花邊的木雕窗欞被居民次第推開。作為現存規模較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這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古城在新一天的曙光中熱鬧起來,向世人展示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獨特魅力。
-
管理3000畝地只要2個人!新疆這片智慧農場上演“黑科技”
在新疆尉犁縣,一片3000畝的棉田,管理只需要兩個人!兩位“90后”新農人,憑借一部手機,就能輕松完成耕、種、管、收的大部分工作。農業無人機、農機自駕儀、智能灌溉系統......這些“黑科技”為農戶降本增效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智慧農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
柯柯牙第一代護林員:誓將戈壁變林海!
在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邊,一條逾百萬畝的人工林帶傲然挺立。這條林帶就是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它是新疆阿克蘇黃沙漫漫和碧波萬頃的分界嶺。1986年,為改變惡劣的自然條件,阿克蘇啟動柯柯牙綠化工程。走近柯柯牙管護站第一代護林員,一起聆聽戈壁如何變林海!
-
天山腳下“戶兒家” 守望相助是一家
褪色的馬鞍、泛黃的糧票、磨損的布票,以及墻上一張張洋溢著笑容的老照片……在新疆阿勒泰市紅墩鎮“戶兒家”文化大院里,一件件老物件靜靜陳列,仿佛將時光拉回到那些民族互助、親如一家的歲月。
-
從新疆霍爾果斯口岸“擺渡人”看中國汽車“西行記”
在新疆霍爾果斯公路口岸,出境車輛絡繹不絕地從這里駛向中亞和歐洲,一派繁忙景象。距離口岸不遠處的連霍高速公路邊,隨處可見一排排停放得整整齊齊的嶄新車輛。這批等待出關的車輛中,有不少將以“自駕出口”方式運送到哈薩克斯坦境內,這些駕駛出口車輛的司機被稱為國門“擺渡人”。
-
龜茲故地,薩瑪瓦爾舞翩躚
薩瑪瓦爾舞起源于新疆庫車,出現在公元4至7世紀龜茲樂舞鼎盛時期,在克孜爾千佛洞窟內可找到與“薩瑪瓦爾舞”類似的壁畫,并于2007年被列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跨越3000公里 她帶著戶口去邊疆支教 一待20多年
2003年,河北保定學院的畢業生荀軼娜帶著青春的熾熱與理想的光芒,跨越3000公里,來到新疆且末縣第二中學當老師。這次不是短暫的支教,而是帶著戶口去那里扎根。這20多年里,她落戶且末縣并堅守在教育一線,將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截至2024年,她和這支支教隊伍幫助9000余名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用教育助力邊疆發展。
-
在新疆種棉花和玩游戲一樣簡單!
兩個人,能管得了3000畝棉田嗎?在新疆植棉大縣尉犁,“超級棉田”項目給出了響亮答案。
-
阿克蘇“核桃雨”浸潤果農致富路
眼下正值新疆阿克蘇地區核桃豐收季,位于柯柯牙鎮果林村的萬畝核桃示范園下起了一場“核桃雨”,果農們搶抓農時,忙著收獲這份沉甸甸的喜悅。
-
上市倒計時!庫爾勒香梨即將成熟
庫爾勒香梨為何這樣甜?遠在天山南麓的香梨可以北京“次日達”?還可以貯存一整年?來庫爾勒市阿瓦提鄉香梨園,一起一探究竟。
-
新疆“風光”點亮萬家燈火
從達坂城曠野矗立的第一批風車,到塔克拉瑪干沙漠綿延百里的光伏藍海;從“疆電外送”從零開始的艱難破冰,到建成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新疆“風光”越來越美好。
-
民間藝人用剪紙獻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民間藝人楊愛鳳和團隊成員加班加點,完成《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剪紙。這套作品共16個字,每一字里都藏著新疆的“變”與“好”。